您好,欢迎来到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!

宣城市机电学校英语教研组24-25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活动(五)

【文章来源:】 【发布人:】 【发布时间: 】 【点击量:

  2025年4月29日上午第一节课,23级计算机2班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公开课。杨秀婷老师以“Unit8 Role Models of the Times”为主题,通过袁隆平、屠呦呦两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,引导学生感悟榜样力量,深化对时代精神的理解。  

  课程伊始,杨老师以两位科学家的剪影为引,让学生猜测人物身份。当“稻田耕耘者”与“青蒿素发现者”的轮廓逐渐清晰时,学生纷纷举手抢答:“袁隆平!”“屠呦呦!”。随后,一段展现袁隆平田间科研、屠呦呦实验室攻坚的视频将课堂推向高潮。视频中,袁隆平“禾下乘凉梦”的深情讲述与屠呦呦190次实验失败的坚持,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科学家“择一事终一生”的执着。杨老师紧扣教材,引导学生完成“人物与贡献”的匹配任务。学生通过细读文本,梳理出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体系的三系法、两系法突破,以及屠呦呦从古籍中汲取灵感、革新青蒿素提取方法的历程。在习题讨论环节,学生结合课文与课外知识,分析两位科学家面对失败的态度:袁隆平在科研受挫后仍坚持发表论文修正错误,屠呦呦团队历经380次实验终获成功,彰显了“创新无惧质疑、实践永不言弃”的科学精神。  

IMG_256  

  围绕“Why are they the role models?”这一核心问题,学生展开热烈讨论。有学生提到袁隆平“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”的梦想,认为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,更以科技助力全球粮食安全;也有学生聚焦屠呦呦“青蒿素是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”的谦逊胸怀,指出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结合,为人类健康开辟新路径。杨老师总结道:“真正的楷模,是心怀家国、脚踏实地的奋斗者。他们的伟大,既在成就,更在精神——淡泊名利、勇于担当、永攀高峰。”  

  本节课巧妙融合语言学习与价值观塑造。通过任务驱动、小组合作,学生不仅掌握了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技巧,更从榜样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。课后,学生纷纷表示:“袁爷爷和屠奶奶的故事让我们明白,科技报国不是口号,而是每一天的坚持。”作为一堂思政与学科融合的示范课,杨秀婷老师以扎实的教学设计、生动的课堂互动,展现了新时代教师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担当。正如她在课后反思中所言:“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精神的传承。希望学生能以楷模为镜,在未来的科技道路上勇担重任,成为照亮时代的星光。”    

  

复审:袁青

终审:汪礼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