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,我校近日开展以“语言实践与价值引领”为主题的英语公开课活动。张磊与张亚男两位教师分别以“旅行规划”和“时代楷模”为切入点,通过创新教学设计,带领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提升逻辑思维与人文素养,呈现了两节富有启发性的课堂。
在张磊老师的《Travel》单元小组合作课堂中,学生化身“国际旅行策划师”,以小组为单位围绕“制定一份逻辑清晰的英文行程表”展开实践。任务要求从目的地选择、交通方式、住宿安排到景点游览计划层层推进,强调时间管理的合理性与文化体验的多样性。课堂上,张老师通过“头脑风暴-框架搭建-细节填充”三步法引导学生梳理逻辑:首先,学生需用英文讨论并筛选目的地关键词(如预算、兴趣、季节等);随后借助流程图工具划分行程板块;最终结合地图、时刻表等真实语料,用精准的英文动词短语(如depart from, check in, explore)串联每日活动。成果展示环节,各小组通过PPT或手绘旅行手册呈现方案,既有“北欧极光探险七日游”的科学路线,也有“东南亚文化沉浸之旅”的创意规划。张老师点评道:“语言学习需扎根真实场景,行程表不仅是语法练习,更是跨学科思维能力的体现。”
张亚男老师的《Role Models of the Times》口语课则聚焦价值观引领。课程以“谁定义了时代精神?”为驱动问题,通过“听-读-思-辩”四维活动,引导学生解构榜样人物的核心品质。课堂伊始,学生通过听力材料捕捉袁隆平、马拉拉等中外楷模的关键事迹,提取描述人物特质的形容词(如persistent, compassionate);随后阅读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访谈实录,分析其“青蒿素研发历程”中展现的价值观。在小组讨论环节,学生需围绕“真正的榜样是否必须完美”展开辩论,并结合TED演讲《平凡人的非凡力量》探讨“平凡与伟大”的辩证关系。张老师适时引入“冰山理论”模型,帮助学生理解显性成就与隐性品格的关系:“我们看到的是冰山顶端的荣誉,而支撑它的是水面下的坚持、勇气与责任感。”
两节公开课虽主题各异,却共同凸显英语课堂的育人维度。英语组教师在评课总结中指出:“当语言课堂既能训练逻辑输出,又能叩击心灵对话,便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诠释。”据悉,我校英语教研组将继续推进“语言+思维+价值观”三维融合的课程开发,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。(姚月)
复审:袁青
终审:汪礼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