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切实提升师生识骗防诈能力与法律意识。4月16日下午,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(安徽广德技师学院)在各班级内召开了“防范电信诈骗,共建平安校园”主题班会活动。
电信诈骗不仅严重威胁学生的财产安全,还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。为有效遏制此类情况在校园内发生,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迅速行动,组织此次主题班会活动,力求将反电诈知识传递给每一位学生,在校园内筑起一道坚固的反诈防线。
各班班主任以电信诈骗的严峻形势为切入点,点明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作为学生群体,本身社会经验不足,就极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。为了让学生们对电信诈骗有更直观的认识,班主任列举了大量常见的诈骗案例。
在“不轻信”方面,班主任提醒学生,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任何信息,无论是短信、电话还是网络上的内容。例如,收到中奖短信时,不要盲目相信,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假,避免因轻信而陷入诈骗陷阱,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。在“不拨打”方面,强调不要轻易拨打来历不明信息提示的联系电话,尤其是那些声称有中奖、退税、补贴等内容的电话,以防被诈骗分子诱导。遇到可疑电话,应果断挂断,再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或向公安机关咨询。
“不泄露”环节,班主任着重强调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。不要随意泄露电话号码和其他个人信息,特别是个人身份、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,更不可在不安全的网站或平台随意注册、填写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。在网络购物、注册账号时,一定要提高警惕,保护好个人隐私。
针对“不贪利”,班主任以网络兼职诈骗为例,指出诈骗分子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发布虚假的刷单、代购等兼职信息,诱骗学生参与。告诫学生们不要有“贪图便宜”“一夜暴富”的心理,坚信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遭受更大损失。
在“不汇款”方面,提醒学生,遇到各种借口要求汇款的信息,务必保持清醒,多方查证信息真实性。在网络购物或转账时,要仔细核对收款人的账号和姓名,情况不明时,坚决不予汇款。面对“不慌张”,班主任模拟了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恐吓诈骗的场景,教导学生接到此类恐吓电话时,首先要保持冷静,仔细听对方话语中的漏洞,适时严词回击,也可不予理睬或拒接电话,最后及时报警求助。
此外,班主任还向学生们介绍了电信诈骗的防范技巧,如安装正规的防诈骗软件,像国家反诈中心APP,它能有效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,及时提醒防范诈骗。同时,鼓励学生提高自身安全意识,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,不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。
此次班会,紧密围绕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、防范原则和技巧展开,内容丰富、实用性强,切实增强了学生们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,为共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。(胡向姗)
复审:袁青
终审:汪礼俊